文字。充滿不同的味道
  • Blog
  • About

走進街頭的角落  看見教會的醜惡

4/1/2016

0 Comments

 
Picture
​受苦節的晚上,跟朋友在街上遊走,希望遇見我們的朋友。那些平常我們好像扮盲看不見的身影…

凌晨一時,看見一位拾紙皮的婆婆,她把紙皮從這店舖門口搬到半條街前的角落,又走回頭再搬。她一邊搬,一邊探著頭四周觀看。於是走上前問她:

「要幫妳嗎?」

Read More
0 Comments

扮盲的孤寒鬼!

4/1/2016

0 Comments

 
Picture
​「孤寒」,吝嗇,意思是過度的節儉,甚至近乎自私、不肯大方分享;接近廣東話另一詞「縮骨」。

有天,走過超市,看見有位婆婆坐在門檻旁的石級上,天氣不怎麼寒冷,她卻穿得很多。她伸出手,希望離開的顧客可以把手上的印花給她。

同樣的動作,也會見於不同的超市門外,有些「師奶」在等印花,你可能會覺得她們在貪小便宜。

停,

停下了腳步。

走進了超市。

Read More
0 Comments

吃喝玩樂   不忘貧苦

3/31/2016

0 Comments

 
Picture
​今天是猶太人的「普珥節 Purim」(פורים)[註1],Pur(פור)這字是命運的意思,是記念聖經中以斯帖記的事蹟。到今天,猶太人也會重讀這卷書,一起歡慶。剛離開一位猶太人的家,聽她解釋了猶太人現時的習俗,也很有意思。

Read More
0 Comments

有情不一定要有錢

3/18/2016

0 Comments

 
Picture
​7-11 的單據出現在好多個面書上。相同的字句卻是一個又一個香港人的心意。鄭太太表示「感受到人間有愛和溫暖」,在一個悲痛、難過的日子,捐款表達了基本的支援。

有情,不一定要有錢。

我相信,每個捐款者捐出的不算多,但累積起來,對於遺孀來說是一種安慰。一個富豪捐一百萬,跟十萬個香港人捐十元,我想其中的分別是能感受到的。金錢,對於這家庭來說,可算是最基本的支持。

相比起在面書上,加幾個喊樣、說幾句 rip,這樣的行動更顯出有情。不需要富豪「慷慨」的施捨,就是香港人每個能付出的不多,卻是一種力量。香港人想「有情」,是因為我們想表達這社會仍是有希望,仍是有互信。

Read More
0 Comments

唔知唔識唔好亂噏!

3/17/2016

0 Comments

 
Follow my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extisalife/
一兩天之內,教育局上載於網上的一份《不自殺契約》(其實並非最新上載,不是哪一條良好網民找到它、分享它)引起了極大的迴響。有人說教育局荒謬至極;有人提出這是專業的輔導工具;有人責備不負責任的網民胡亂分享。

《不自殺契約》究竟是什麼,可以參考相片,或眾多網民為澄清而提出的。不過,這事件的背後反映了什麼?

Share 的潮流越過了我們思考的機制。

有時候,新聞只看了標題,就以為自己理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有時候,潛力圖、惡搞圖的分享,為了呃 like 呃嬲。

​有時候,分享熱爆短片,為了證明自己也緊貼潮流,討論眾人在討論的話題。

Read More
0 Comments

心悒不可齋噏

3/12/2016

0 Comments

 
Picture
Follow my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extisalife/
​「心悒」,意思是心中不安、不開心,讀音為英語 up。與齋噏的「噏」字讀音同,但意思不同。

那天,天氣寒冷,有幾個人拿著一壺不大的熱湯到那有人留宿的中心裏去分享。聽說有人來過,派過了飯,又有意粉,吃完後再喝湯,不錯吧?於是,湯喝完了,話說完了,紛紛睡覺。收拾東西後打算離去之際遇見了她。

「還有湯嗎?」

哎呀,抱歉,剛剛派完了。而最後的麵包也分派了。怎樣辦?不如我們跟妳去吃個飯?

「好呀,我兩天沒有吃飯了…」

Read More
0 Comments

齋噏的教會,要小心!

3/3/2016

0 Comments

 
Picture
Follow my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extisalife/
「噏」(讀音如英語 up):意思是⋯說話;隨意說話;胡亂說話。不懂廣東話就不會掌握這些文字的韻味。

最近從一個信仰漫畫專頁,看見這幅相當有意思的漫畫[註1]。一句引發共鳴的金句:「因怕犯錯而什麼都沒做所導致的失責,恐怕是更大的錯。」

Read More
0 Comments

被邊緣化的藝術

2/23/2016

0 Comments

 
Picture

Follow my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extisalife/

​偶爾走過 IFC 商場,看見有樂隊在表演。雖不知名、不太說得出的音樂風格、不知他們的來頭,但技術嘆為觀止,於是駐足欣賞了好一會。

表演過後,人群散去,商場回復平靜--不,商場同樣多人。

「藝術」在這個城市是什麼?以我所見,香港對藝術文化的重視,遠低於外地。因此,音樂表演會被放置在商場一角,畫作偶爾在地鐵站展出數天,甚至藝術品展出後當作垃圾廢掉。藝術,不多放在畫廊裏、藝術館、音樂廳中,而是放在商場中、地鐵站、廁所牆壁上,這並不是因為藝術已經深入在生活任何層面,讓香港人隨處欣賞藝術、培育藝術文化,而是因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所驅使。


Read More
0 Comments

小販違法!為何還要捍衛?

2/18/2016

0 Comments

 
Picture
​「基督徒作為地上公民,奉公守法。小販違法經營,為什麼要光顧?」對於所謂「捍衛小販」的行為,有基督徒理直氣壯提出這理由,為何要反抗食環執法?基督徒理應順服掌權者!(又出現了)

除了「要保衛香港本土特色、光顧小販有人情味、新年流流不應該執法⋯⋯」,嘗試從聖經角度看看這種執法的爭議,以及呈現出來不只是對小販的嚴正執法問題。

Read More
0 Comments

後記:以什麼心態閱讀咒詛詩?

2/10/2016

0 Comments

 
Picture
對於咒詛詩,得來最常見的問題是「我應以什麼心態來讀咒詛詩?」我們對咒詛詩都太不熟悉,我也是一樣,唯有分享自己有限的認識。

Q:為什麼咒詛詩會存在於聖經?

這問題其實不用怎麼回答—它存在於聖經之中,自然有它的位置。而反映出發問者的觀念更重要-他可能認為「咒詛不是基督徒應有的表現」。

Read More
0 Comments
<<Previous

    Let's Write Something.

    文字,是一種表達。
    文字,也是一個生命。

    Follow my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extisalife/

    Archives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August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Categories

    All
    再反思教會
    吃是門藝術
    細讀這文本
    這城市香港
    那猶太土地
    電影在說話

    RSS Feed

      Subscription

      Receive notification email when we have some updates on this blog!
    Subscribe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